从“隆庆开关”到明的覆灭

  • 2023-08-07 08:05:32
  • 来源:顶端新闻


(资料图)

隆庆元年(1567)二月四日,刚刚登基称帝的明穆宗,破天荒的允许“开海禁”。看似无足轻重的一项政策,却带来了诸多重大的变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政治上:明世宗在位的四十五年间,明的统治可谓是江河日下。世宗信道、整日神神叨叨只知道炼丹修仙,任凭严氏父子把持朝政,以至于明朝的吏治十分腐败。世宗虽然始终掌握大权,但其统治后期的不作为彻底将明朝这台庞大的政府机器带入了运行的最后阶段。是以隆庆开关以后,明朝政府的运行呈现了比之前好的状态。内阁有张居正等能臣的辅佐,明穆宗几乎没怎么管事,国家就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经济上:隆庆开关最大的收益就是经济方面。外国人早就对大明的瓷器、丝织品、茶叶、铁器很是感兴趣,这一放开以后、大明的物产纷纷流入外国,换来的就是大把的白银。有了银子,国内的各行各业就有了更多发展的底气,老百姓日子好过了,经济也就逐渐繁荣起来。这次开关也直接促进了后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接下来的张居正改革积累了厚实的基础。文化: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物产都有着独特的东方审美,而通过官方的交流,大明也获得了很多外来的好东西。特别是中国的硬木家具贸易就是从隆庆时代而起。隆庆之前的中国木器大都是软木,俗称“柴木”。软木玩的是高古气韵和造型的多样性,常用来做家具的软木有核桃木、松木、榆木、楠木、樟木、银杏木等等种类繁多。所以软木收藏行业的业内人士也把古董软木家具称为为高古木器家具。随着隆庆开关,大量的硬质木材进入国内,大明的家具业出现了新的面貌,也促进了文化的互融和交流。交流:隆庆开关是继郑和下西洋之后的第二次海上大交流。这一时期东南沿海不少渔民甚至举家迁徙到东南亚国家,而带去先进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的大明居民也促进东南亚沿海国家改变了原始落后的面貌,带动了亚洲、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当然了,隆庆开关也为明日后的覆灭埋下了隐患。隆庆开关以后,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意味着明朝将自己的货币控制权拱手让与他人。当白银过量流入中国致使物贵银贱(通货膨胀)后,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动力开始下降,1630年以后出现了白银流入不足的问题,导致中国迅速跌入通货紧缩。这一问题产生了两个灾难性后果:一是百姓折成白银的纳税负担骤然加重,二是政府折成白银的税收大幅减少,前者引发农民暴动,后者削弱了政府采取军事行动的财力,最终导致明朝在内忧外患中灭亡。回到今天的角度,尽管隆庆开关有着一定的消极意义,但笔者以为这一政策依然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每日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